单片机技术网|技术阅读
登录|注册

您现在的位置是:单片机技术网 > 技术阅读 > 拨号上网

拨号上网

今天看到一个短视频,显示了早期基于电话线上网所使用的MODEM在接入网络过程中音频信号动态过程。视频中将音频信号的频谱随着时间演变,绘制成3D瀑布动态图像进行显示。同时播放的MODEM音频信号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信号内部数据的变化。



如果你是从来没有见过下面Windows启动画面,也许上面的声音对于你来说是十分的陌生。对于我来说经历过计算机联网方式演变的整个过程,看到和听到上面MODEM通过拨号上网的音频信号,让我们重新回忆起早年间体验上网冲浪时的激动心情。


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,美国杜克大学研究生Tom Truscott 等人 创建了通过电话线拨号上网的最早系统, 称为USENET,是在UNIX系统上建立的通过电话线传递数据的网络系统。



之后的八十年代这种拨号上网的方式悄悄流行开来。1989年,BBC在英国 Brunel 大学建立了现在的 Internet。1992年,英国的Pipex公司和美国的Sprint公司便推出了商用拨号上网服务系统。


后来到了90年代末期,随着宽度上网的技术逐步推广,这种通过电话线上网的方式便逐步退出了人们的视野。仅仅在一个偏远地区,由于宽带接入费用过高,还有少量的使用。


为了实现在电话线上传输网络数据目标, 需要使用特殊的接入设备,即调制解调器(MODEM,简称“猫”),将数据转换成可以在电话线传输的音频信号,也可以将音频信号还原到数字信号。当然,在上网的过程中电话线就被占用,人们就无法同时使用电话通话了。


有些视频对于拨号上网原理进行了分析,这个过程也体现了当时信号处理技术的应用。



早期的调制解调器传输数据为 56kbit/s(使用V.90协议),但如果电话线噪声或者带宽发生变化,也会大大降低通讯速率。随着电话机距离电话交换中心距离增加,伴随着信号环路效应、负载线圈、电子栅栏等现象使得速率低于20kbit/s。


电话线接入网络,通常会带来 150ms 数据传输延迟,这就使得一些应用变得困难。特别是现在风行的网络游戏,如果有这么大的数据延迟可能就会失去很多的互动乐趣。



我们现在已经适应了无处不在的高速网络通讯所带来的便利,被海量信息形成的信息茧房有时会使得我们更加的焦虑。拨号上网的声音此时听起来具有一种特殊的安利我们心灵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