单片机技术网|技术阅读
登录|注册

您现在的位置是:单片机技术网 > 技术阅读 > 【一月书单】请停止无效努力

【一月书单】请停止无效努力

从2020起,我为自己立了一个Flag:

每个月阅读一本书或者课程,并整理为一篇总结,分享给本公众号的读者们。这是2020 1月的分享,请收好。


本篇文章字数8700+,预计阅读需要30分钟。


很多时候,我们不是不努力,只是没找到正确的努力方法。

—— 《请停止无效努力》


书籍简介


关于作者

孙圈圈,本名孙园媛,曾任全球著名管理咨询公司咨询总监,现创业中,【领英洞察】专栏作家。干货、烧脑、长文公众大号“圈外”(iquanwai)掌门 。
她的文章,生动有趣却又干又长,醍醐灌顶却无比烧脑,催人上进却不鸡汤。做原创公众号,却坚持不接广告、不收赞赏,只做优质内容。


关于本书

页数:296

字数:180000+

本书从发掘天赋、提升能力、选择平台、回归自己等几大方面详细阐述了努力的正确模式。书里所讲的关于努力的方法与思路可以用来分析我们生活、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。


核心内容

没有什么天赋异禀,成功源于持续有效的努力,停止无效努力,让你的付出有所成就。
书中提供的科学以及便于实践的工具与方法,通过形象生动的思维导图展现出来。结合每篇文章的后续练习好好实践,最终将会彻底颠覆一个人过去的思维认知,从而让工作和人生发生巨大的变化。



前言


三年半以前,我加入了BxD公司,我的导师、部门经理是一位精力旺盛,逻辑和学习能力都极强的人士,不仅在研发层面(软件,硬件,系统)都达到了专家级别,而且在运营、管理、财务等方面也在专业水准以上。此外,平常吃饭聊天时,他对公司的决策,社会的新闻总能给出独到的见解。曾有段时间,我也立志往“博学”发展,希望自己也能像导师那样,做个更加全面的人员。可是一段时间后,我发现收效甚微,因为我对非所在岗位所涵盖的知识学习,很难提起兴趣。我甚至经常怀疑是努力程度不够,上进心不够,智商不在线(PS. 导师是清华本硕)

在我带领团队时,也同样面临类似的困惑:有些团队成员学习很快,哪怕分配的任务是之前未曾接触的知识点,他也能很快掌握并交付出合格的结果;而有些成员虽然工作多年,却仍表现得像刚走入职场的应届生,很多工作任务都需要给予详细地指导才能一步步往前,否则一直原地打转。是第二类成员不够努力,对工作不够负责吗?也不是,为了能够按时达成工作目标,他们也很着急,也经常主动加班。

上述的困惑,估计大家也跟我一样常常遇到。直到看了这本书,才逐步揭开了我的困惑,并纠正了不少认知误区。如果你也遇到类似的问题,推荐你也一起看看。接下来,我将为你导读本书中,我认为对个人有较高帮助的章节。


1

如何快速找到你的天赋优势

此部分内容为书中的第一章节,因为后续章节很多都是以此为基础,所以此部分内容,我会导读得更细一些。

个人的价值定位与决定因素

产品会有不同的价值定位:产品领先、价格低廉、服务一流。
人也一样,都是出来“卖”的。要让别人出高薪买你,得看你的价值在什么方面。你的收入不完全是你能创造的价值,这其中,是存在一个差值的。用公式表示就是:

而实际价值可以根据修改版的冰山模型来分析:

第一个要素,知识和技能。比如我现在写这篇文章,冰山模型是知识,电脑打字是技能。特点:可以后天习得的,显性、容易展示出来的。

第二个要素,能力。如学习和思考能力、人际交往能力等等。特点:相对知识和技能来说,能力的培养周期长,能力高低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。需要注意的是,能力跟天赋中的“潜在能力”紧密相关,比如,有些人数字敏感性很强,这是潜在能力,如果未经开发,那么发挥不了太大作用,但如果经过开发,比如训练他做数据分析,这时候,这种潜在能力就会显性化,表现出很强的数据分析能力。

第三个要素,天赋。包括潜在能力、性格特质、动机、价值观。特点:可变空间小,很难观察,即便是自己也常常意识不到自己的天赋在哪。比如,在性格特质方面,你是外向型的人,那么在做一些服务类的工作,就会比内向型的人要更加轻松,因为符合你的性格偏好;动机,比如你是成就感动机的人,那你做咨询工作,就会比权力动机的人感受到更多快乐,也容易做得好;价值观也是一样,如果你将工作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,而不仅仅是赚钱的工具,就更容易坚持下去,也容易有更好的结果。

对于许多人而言,都存在一个认知误区:技能与知识掌握得越多收入就越高(报告写得越来越熟练,Excel用得越来越出神入化,编程语言掌握得越来越多)。

然而在作者看来,知识和技能最容易提升。如听了一堂课,学会了一个知识点,这是几乎所有人都能做到的事情,几乎没什么风险。另外,受限于岗位的定位,岗位本身就是技能导向型的,要求表格做得越快越好、流程越熟练越好。(PS:作者并非否认知识技能的重要性,知识和技能也是依赖于能力和天赋的。比如, 你的学习能力更强,学习知识就会更快、理解得也更透彻)

人都是有惰性的,在这种情况下,岗位要求如此,你就没有时间也没有动力去提升岗位并不需要、这家公司并不认可的能力。

作者建议可以通过下面的几个点,提升自我价值:
1. 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,内化成能力。
2. 有技能的,需要找到稀缺技能,不过该技能一旦供求达到平衡之后,收入就会下降,例如去年程序员的996与ICU。
3. 能力,才是长久需要提升的,因为世界变化太快,只有能力是各种岗位间通用的。
4. 同时,要不断尝试和总结,发现自己的天赋。

别再挥霍你的天赋

如之前所说,能力、天赋型价值定位才是更优的努力方向,那如何才能发现并利用自己的天赋呢?

首先,需要澄清几个认知误区,只有真正理解什么是天赋,才能更好的运用它。绝大多数人对天赋存在以下误区:

1. 天赋是能力?但实际上,天赋只是潜力

有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关于天赋的故事:莫扎特14岁的时候,在教堂听了一首复杂的经文歌的演唱后,就能凭记忆把它全部默写出来。然而大家却并不知道,在他6岁的时候,莫扎特就已经完成了3500小时的练习,而且是在他父亲的指导下。他的父亲是一位音乐家, 还曾出版《小提琴奏法》,他放弃了宫廷乐师的工作,将全部精力用在莫扎特身上。所以莫扎特14岁听歌记忆并非完全是天生的。

所谓天赋,指的是某种天生的特性,让一个人可以在同样起点的情况下,比一般人更加快速地成长。

2. 天赋不行,努力来补?但实际上,努力也是一种天赋

天赋包括能力天赋以及意愿天赋两个方面。如果一个人愿意在某一方面努力,代表着一种意愿,背后是由性格、动机、价值观等等来决定的,而这些都是天生的特性。举个例子:(首先再次哀悼-我的偶像之一科比的不幸离世)科比和他关于凌晨四点的洛杉矶的语录背后,其实蕴含着极强的意愿天赋。

3. 天赋离一般人很远?但实际上,每个人都有天赋

从意愿天赋来说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、动机和价值观,当然也就有自己独特的天赋。
此外我们忽略了相对天赋的概念。也就是说,跟你自己相比,你在A方面是比B方面更有潜力的,那么你花同样的时间,在A方面是比B方面成长快很多的,如果选择一个能利用A方面天赋的领域,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4. 天赋用错了地方:天赋用在不同的领域,效果是不一样的

天赋需要用在这样的领域:第 一,这个领域内,是否有这项天赋,是否会导致较大的差异化;第二, 该天赋是该领域的关键成功要素。

5.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中,我们往往过于关注“一万小时”,常常忽略了这一万小时的具体内容,那就是“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”。

掌握不了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,天赋是很难变成能力。为什么同样背靠着13亿国人,中国乒乓球孤独求败,而男国足一胜难求。这正是正确训练方法的体现。像乒乓球,从国家队到基层,教练水平都是很高的,都是中国向国外输出教练的。

6. 热情来源于爱好?但实际上热情来源于自主感、胜任感、归属感

为什么很多人工作起来,热情比自己的业余爱好还大呢?根据自我决定理论,热情来源于自主感、胜任感、归属感。由不自主、挑战过大、缺乏归属所造成的热情不高,也是我们发挥天赋的一大障碍。

现在再来看看如何才能快速找到自己的天赋。

天赋有四个特征,简称为“SIGN”:

1. 自我效能(Self-efficacy)。对自己可以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自信程度。比如,每当面对细节琐碎的事情时,还没开始,我就觉得自己做不好,但每当要我去解决一个难题时,我会充满信心。

2. 本能(Instinct)。当你还没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,你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了。比如,当我把整理的东西决定要开发成为课程、教给别人的时候,我会感到异常兴奋。

3. 成长/专注(Growth)。当你做这件事的时候,你充满好奇,十分专注,时间过得很快。比如,当我为了写文章,去阅读大量相关资料的时候,一上午对我来说,就跟20分钟一样。

4. 满足(Needs)。做完这件事之后,就算感到疲劳和困倦,你依然会有满足感。比如,每次写文章的时候,我都累到不想再继续了,然而写完之后,又觉得充满了成就感。

基于上述特质,可以通过下面联系发现自己的天赋
第一步,花一周的时间,用文中的表格,记录你感到强大和沮丧的 瞬间,并根据SIGN原则,筛选出可能跟天赋相关的瞬间。
第二步,用文中的自我总结清单,进一步发掘自己的天赋。
第三步,将文中的他人问题清单,发给了解你的同事、朋友,进一步验证自己对天赋的认识。

如何练习才能将天赋转化为能力

如前文所述,天赋需要正确的刻意练习才能转化为能力。那如何才能正确的进行练习呢?

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呢?它必须符合四大特征:
1. 在学习区练习


舒适区,就是你非常熟练、几乎是下意识就可以完成的事情;
学习区,有一些挑战,可以通过努力掌握的;
恐慌区,远远超出你的能力,当前很难掌握。
如果用比喻的话,舒适区就像是右手随意写字,学习区是用右手学写某种字体的字,而恐慌区是让你直接用左手写那种字体出来。

2. 大量重复

学习任何一样新东西,其实是打破思维惯性、进行大脑重构的过程,要建立起重构后的稳定神经结构,需要多次练习,才能掌握。你看到很多人,面对问题快速梳理出思路,那是因为,你需要有意识、很努力才能做到的事情,他早已通过刻意练习形成无意识反应了。这就解释了,为什么开篇中我的导师能在多个领域都有很高造诣的原因之一。

3. 持续获得有效反馈

刻意练习是以错误为中心的,因为如果一样事情你从未做错过,证明你根本不需要学习它。人类学习的特征是从错误中学习,所以我们才会说“专家是在一个狭小领域内犯过最多错误 的人”。

4. 专注

同样在学习区里练习,练习时间也一样,而且也有反馈,最后的结 果就没有差异吗?不是,差异很大。比如,同样是学写楷体字,一个在 写字的时候听摇滚、想心事,而另一个则是沉浸其中,最后的结果是差异很大的

同样,来个练习,帮助你将天赋转化为能力:

第一步,重新分配时间:采用停止(是否非做不可)、合作(是否有互补的成员)、替代(能否用优势弥补)的方法,将过去分配在弥补劣势上的时间,重新分配到刻意练习天赋方面。
第二步,通过刻意练习,开发自己的天赋:找到自己的学习区、制定一个长期的练习计划,并时刻总结反思练习情况,有条件的情况下请他人给你一些反馈。


2

学习如何学习,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


此部分为书中的第二章节内容。


学习的正确姿势

我们的学习大多是“T”字型的:在一个或者少数几个领域精通就可以,而其他大多数领域,学习重点更在于了解以及建立跨领域间的联系。以我自己为例,工作主要是软件设计与编码,但偶尔要写PPT,对于PPT的撰写不需要精通,只要掌握几个核心功能加上套用现成PPT模板表述清楚我的观点即可写出让人眼前一亮的PPT。


快乐有效的学习,要满足三点:学自己喜欢的东西、能够学得好、能给我们带来价值。

而且在学习过程中,需要做到四点:

1. 按需学习

选择对我们有用、与历史过往经历匹配、能让我们参与其中、并能够应用的学习内容。长期有用的东西,需要转化成短期有用;一个大的学习内容,需要拆分出对我们最有用的部分,并集中学习这个部分。


2. 调整心态

不要试图用意志力坚持学习,而要从学习本身寻求快 乐。把诱惑隔离开,渐渐会学习养成习惯。举例,学习的时候,将手机放在你手够不到的地方。另外学习一样东西,不需要1万小时,利用二八原则,往往只需20小时就能掌握它的核心。


3. 提升元认知策略

了解和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风格、明确优劣势、进而调整学习方法——这种能力我们称为元认知,它是“对于认知的认知”。

每个人的认知方式不同,知道自己的认知优劣 势,才能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。通过筹划(定计划,排资源)、选择(筛选关键要素)、联系(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)、调整(分析并准备理解、吸收)、 追踪(应用,并明确局限性)的五大技巧,来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。

4. 正确犯错

从错误中学习,本身就是人类大脑的基本运行机制。每 一次犯错,都是在学习中进步,都是成长的机会。


举个我自己的例子吧。微信刚推出微信小程序时,我就暗暗给自己定了个目标:学习微信小程序的开发。但是作为一个嵌入式软件人员,微信小程序的知识范畴与我的工作并没有任何交集,也找不到应用之处,所以我根本就学不下去。直到去年综合办人员找到我,说看看能不能做个微信小程序,解决工厂会议室预定的问题。因为有了应用需要,所以推动了学习的进展:快速了解了微信小程序开发模式,筛选了要学习的内容,经过了几次软件版本迭代试错,终于在一个来月的时间里,每天利用零星的业余时间,完成了该微信小程序的设计,编码,测试与上线。


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

技术和互联网如此发达,所以我们的学习,应该不再局限于现有知识,而更多的是探索未来的能力;不再局限于知识本身,而更多的是 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何种问题;不再局限于某个领域,而更多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。


从学习来说,分为知识、能力和价值观三类学习。这三类内容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,倘若我们没有意识到这种不同,就会出现如下误 区:
误区一:知识零散化,导致信息饥渴症以及信息过载。
误区二:只学价值观,忽略知识和能力。
误区三:将知识与能力割裂。


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,应该包括三个要素:有知识架构、有知识内容、内容之间有联系。


建立知识体系的步骤

1.明确自己的学习背景: 你为什么学习这个领域?将来打算如何应用?这个领域跟你现有的其他知识是什么关系?

2. 通过各种可靠渠道建立架构: 专家、专业网站、经典书。

3. 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架构:每个人的背景不同、学习目的不同,最终形成的知识结构可能也不同,因此需要不断修正。


4. 在架构中填充知识:记录,整理,定期回顾


5. 将知识之间以及知识与问题之间进行关联:知识向问题靠:每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,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 来解决什么问题;问题向知识靠: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,不要抛开过去的知识坐着苦 想,而是回到你的知识体系,去查看哪个能帮你解决问题。


后续练习:选取一个领域,最好是与工作相关的,并且是你有所积累的领域,按照上述步骤进行两周练习。

3

构建思维能力 让烦恼变成真正有效的思考

此部分为书中的第三章节内容。


 正确定义问题, 减少无用功


从作者的观察来看,大部分职场新人在前两年,做的80%的工作都是 无用功。然而非常奇怪的是,很多职场人士,宁愿花很多时间去学习如 何把事情做得更快,比如学习时间管理,也不愿花一点时间,去学习如何筛选高价值的事,比如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Simon Fisher曾经提出过一个冲突层模型:我们所声称的问 题其实只是最表层的,背后存在隐藏的原因,以及内心真正的需求。


看到问题的时候,不要马上解决,先过一遍清单:

1.澄清需求——我是否清楚该问题/任务的背景、目的、 关键利益方、可用资源、时间要求?


2:挖掘诉求——对方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/挑战?ta 的真正诉求是什么?这个诉求还可以通过什么方式实现?我可以怎么帮助ta实现?(若不是跟人相关的问题,此条可略过)


3:找准问题——这个问题解决了,事情就会都顺利了?我解决的只是表象问题、还是真正成因?


4:确定关键——这个问题现在是否必须被解决?是否有其它更加重要的问题需要我去花时间?


5:确定可行——这个问题现在是否可以被解决?我解决这个问题大概需要多久?这个时间是否可被接受?


6:正确思考——这个问题我思量多久了?有没有进展?继续如此,是否有可能找到答案?(当你因为无法进展而苦恼的时候, 问这个问题)


“活的思维”与“死的知识”

结构化思维是可培养且价值度高的能力,几乎是最值得刻意训练的能力, 几乎不存在思维清晰、沟通不清的情况,沟通不清楚就是还没思考透。

拥有结构化思维的方法:

1. 对于简单的问题,我们可以先思考结构,再填充内容。

2. 对于复杂的问题,我们可以列出所有信息,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找到结构,具体方法分为四步:头脑风暴(列出所有想法碎片)、连线分组(想法分组,总结共性)、结构提炼(分组的规律,是否存在包含和交叠)、观点补充(补充信息,完善主题)。


大多数结构都是常见的类型,找不到结构的时候,可以往这些常见类型上面靠:时间、空间、三要素、二维矩阵、流程、利益相关方。

三要素类:比如,3C战略三角(Corporation公司,Customer顾客, Competition竞争对手)。
二维矩阵类:比如任务分析矩阵(紧急性、重要性)。
流程类:比如产品价值链(研发、设计、采购、生产、营销、服 务,等等)。
利益相关方类:比如波特五力模型(影响企业竞争战略的五种力量:现有竞争者、潜在竞争者、替代品、供应商、购买者)。


跳出固有思维

逻辑严密的垂直思维存在局限性,而天马行空的水平思维,会让你更有创造力。所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妨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:
1. 信:从观念上、信息上做好创造的准备。


2. 放:将自己的思维信马由缰地放出去,打开脑洞。

2.1 拓展问题:拿到一个问题的时候,将它拓展成为六个问题,分别进行思考:Who、What、Why、Where、When、How。


2.2 ·SCAMPER
当有产品/服务出现问题、需要改进的时候,SCAMPER是个很好的 工具,可以帮我们拓展思路。
Substitute替代:原材料、资源、流程等,是否有可替代的其他方
案。
Combine合并:资源、品类、功能等,是否存在合并的可能性。
Adapt适应:产品还可以适用于何种场景,需要作何改变。
Modify修改:产品的形状、颜色等特征,可以作何修改。
Put to another use用途:产品还可以有哪些新用途。
Eliminate简化:产品的哪些地方还可以更简化/忽略。
Reverse反向:你想做的这个改变,如果反过来,会如何。


2.3 重新表述问题:没有任何思路的时候,试着将问题用 不同的方式问自己,可能会有惊喜。举例尝试问自己这个问题:我的人生目标是什么?你会觉得,这个问题好难回答。
但是,换种方式:你希望自己百年之后的葬礼上,人们如何评价
你?

2.5 反向问题:例如你问一个女生:你喜欢什么类型的男生呢?
她会觉得很难回答,一般会说:嗯,没有具体要求,看缘分吧。
但是,倘若你问她:你讨厌什么样的男生呢?
她就会有很多答案:不爱干净、歧视女性、没有责任心……

2.6 用比喻:转换成熟悉问题。为什么第一份工作大多很难坚持到最后?转为,为什么初恋大多很 难走到最后?你可能就可以想到很多原因了

2.7 随机输入,如随手拿起一本书、一张照片,或者听一首歌,强行将它们跟你的问 题联系在一起,迫使你跳出思维定式。


3. 虑:分析一下这些想法的风险、潜在影响以及阻力,同时对各个想法进行比对,过滤掉那些不靠谱的想法。


4. 收:将思维收回来,进行整理归纳,形成方案,这一步,我们用到 的是之前提到的结构化思维。


5. 行:执行和跟进


我们的独立思考:既不独立,也不思考

大部分时候,我们本能地喜欢与己相同的观点,却不爱追究真正的事实。

独立思考本质上是一种批判性思维,但我们常常很难做到,因为这种思维是反直觉的、思考的结果可能是令人沮丧的、而且我们的教育并未着重培养这一思维。

问题的论述应当包括以下要素:论题、理由、结论、逻辑、证据/ 事实、假设。
当我们对一个论述展开独立思考的时候,通常可以思考这些问题:逻辑是否存在漏洞,导致给出的理由推导不足以推导出结论;存在何种隐藏的价值观假设,该价值观你是否认可;证据/事实是否足以支 持理由;是否隐藏/模糊不利证据或事实。

当我们看到一些匪夷所思的事件,挑动起常见的社会矛盾, 而且又属于专业领域时,我们先不要盲目相信那些偏激的言论。因为我们不能确定,这背后是否隐藏了信息,是否有我们的知识所不能触及的角度。

在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时候,我们还应当注意:

  • 多审视自己的第一反应,不要轻易相信下意识的判断;

  • 多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;

  • 筛选需要思考的问题,而不是对所有问题都花同样的力气进行思考;跟独立思考的人相处


  • 本来想讲讲这两天刷屏的吹哨人事件,想想似乎时机不太合适。希望大家转发前按照上述要素去思考再做动作。


    4

    总结


    《请停止无效努力》1-3章节的内容先分享到这,本书总共7章,4-7章节的内容也值得一看。全书围绕职业发展和个人提升所需的方法论展开,分成发掘天赋、提升能力、选择平台、回归自己等几大部分。


    这本书或许不会让你鸡血满满、精神倍增,但是却极具实操性。甚至在最后一个章节中,作者重新解释了上进心,并建议不用“太上进”。很多时候,我们不是不努力,只是没找到正确的努力方法。


    阅读建议:

    1. 找个半天的完整时间,按顺序通读此书,因为此书的章节安排是成体系的,重点关注前后联系,书中的提到的认识误区,并与自身情况作对比。

    2. 根据自身情况,有针对性的阅读适用于自己的章节,并运用书中的方法和练习,正确地刻意练习。





    如果觉得不错,帮忙点个在看或者分享给朋友一起阅读。


     作者:跨界程序员Vincent